三一制造的升級之路——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訪談錄
三一集團創(chuàng)始于1989年,當時是搞焊接材料的小廠,企業(yè)產值不過一億元左右。目前,三一集團位列世界工程機械行業(yè)第六,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。20余年時間,三一集團走過很多工程機械企業(yè)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過的路。
翻開旗下上市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的業(yè)績報表,一串串靚麗的數(shù)字引人注目:2006年企業(yè)營業(yè)收入45.74億元,凈利潤5.57億元;2011年營業(yè)收入507.76億元,凈利潤86.49億元。6年多來,三一重工利潤率、凈資產收益率、年復合增長率都比同行高出50%以上。在《財富》雜志評選的2011年中國500強凈資產收益率最高的40家公司,三一重工以凈資產收益率59%登上榜首。三一如何實現(xiàn)這樣驕人的業(yè)績?三一的發(fā)展軌跡對中國制造業(yè)有什么啟示?本報記者近日赴長沙,采訪了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。
啟示一
自主創(chuàng)新 走差異化競爭之路
三一產品是按照價值來定價的。價格是通過競爭由客戶來決定的,而不是按照成本來定價的。
記者: 您認為三一高速成長的原因是什么?
唐修國:第一點,企業(yè)的盈利能力歸根到底來說來自于創(chuàng)新。我覺得三一全部發(fā)展史可以用我們一系列的創(chuàng)新來概括:不斷有新產品上市,然后在研發(fā)方面進行巨額投入,新產品又不斷出來,形成良性循環(huán)。國家?guī)状握{控的時候,很多企業(yè)經濟效益下滑,我們的老業(yè)務也未必都能夠增長,但我們恰好因為有創(chuàng)新,不斷有新業(yè)務出來。新業(yè)務出來以后,對我們來說就是新起步,所以又有增長。這樣一來,就平衡了我們老業(yè)務的下滑。比如說,我們過去搞焊接材料,現(xiàn)在已經不做了,就是被新業(yè)務替代掉。
第二點,走差異化競爭之路。我們提出要“品質改變世界”,要在全球去讓人們感受到“中國制造比其他地方制造還好”。我們怎么辦呢?替代進口。所以三一所有的產品從頭至尾,像混凝土拖泵、泵車等全部是替代進口的。這些產品的定價是怎么來的呢?按照進口產品定價!接近甚至超過進口產品品質的水平,然后又是中國制造的成本,我們的效益不就好了嗎?所以三一產品是按照價值來定價的。價格是通過競爭由客戶來決定的,而不是按照成本來定價的。如果實行低價競爭策略,我們哪有今天占銷售額5%至7%的研發(fā)費用投入,形成不斷為客戶創(chuàng)造更加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新產品的能力呢?
回過頭來看,我們走的這條路其實是一條差異化競爭之路。市場競爭有兩條路可走,一是價格戰(zhàn),不斷降價,利用制造成本低的優(yōu)勢,擠占市場份額;二是走差異化競爭之路,通過大力自主創(chuàng)新,賦予產品以更好的功能,貼近用戶需求,從而吸引客戶。我們選擇了后一條道路。
我們的“替代進口”策略就是一種差異化。同進口產品相比,我們的差異化在哪里呢?是接近他們的質量水平,更好的服務,同時又是中國制造的成本。我們開發(fā)了很多中國客戶習慣的功能,而進口產品則以一個傲慢的姿態(tài)進入中國市場,他覺得他這個東西這么好,歐洲人能用,美國人能用,日本人能用,你們中國人為什么不能用?所以他是在教訓我們,而我們給了中國用戶以很好的尊重,這是與進口產品的差異化。跟國內產品的差異化就更顯而易見了,就是大幅度高于國內產品品質和服務標準。以前在工程機械上,中國企業(yè)從來沒有答應客戶真不滿意了就能退貨,但三一可以。24小時內如果機器維修不好的話,三一就賠償。過去中國工程機械故障率那么高,要賠的話不是全部賠掉了?而我們有了這個品質之后,就有了賠的基礎了,我們賠得起。所以我們是真賠。怎么賠?人家租一臺產品是多少錢我們就賠你多少錢,直到把這個機器修好。
搞“價格戰(zhàn)”固然容易,但帶來的問題是由于要大力壓縮成本,研發(fā)投入就會不足,技術儲備難以跟上,服務也難得到保證,國外產品一升級我們就麻煩了,只能跟在別人身后亦步亦趨。從短時間內看,價格戰(zhàn)收效明顯;長期看,弊大于利,你能用這招,別人也會。特別是在工程機械行業(yè),如果選擇低成本、低價格的策略,最終很有可能就是犧牲產品和服務的品質,損害消費者的利益,也不利于企業(yè)長期發(fā)展。
記者:三一產品銷售價格與外資品牌產品相差無幾,但銷售形勢卻照樣不錯,你們怎樣讓客戶接受你們的價格?
唐修國:除了產品質量,服務也是三一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重型機械結構復雜,使用時間長,容易出故障。認識到這一行業(yè)特點,三一自成立之初就把服務作為一項核心競爭力來抓。以“超越客戶期望、超越行業(yè)標準”為服務目標,不斷在服務體系建設、服務資源投入、服務模式變革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創(chuàng)新。
記者:三一在服務上都有哪些特色?
唐修國:三一每年將銷售收入的3%到5%投入到服務資源建設上。1998年,三一設立行業(yè)首條800免費服務電話;2005年,三一在業(yè)內首家啟用4008呼叫服務系統(tǒng);2006年,三一建成業(yè)內首家ECC企業(yè)控制中心,并率先啟動集整車銷售、零配件供應、售后服務、信息反饋、產品展示、培訓“六位一體”的“6S中心”。與此同時,三一集團相繼成功開發(fā)了一系列信息系統(tǒng),有效提高服務準確性和及時性。目前,三一已在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(qū)設立了服務網點,其中國內有700多個服務網點,服務車24小時待命,確保服務半徑控制在120公里以內。450多個配件倉庫儲存了價值5億多元、8萬余種零配件及時滿足客戶需要。
三一生產的工程機械產品,有很多是賣給農民、城市個體戶。你要知道他們買一臺平均價格130萬元的產品,可以說把身家性命都搭上了。如果產品不能給他賺錢,不能幫助他成功的話,你說結果會如何?我們也是農民出身,將心比心,一定要把客戶的價值放在第一位。今天三一給客戶提供的不僅是一個產品,而是提供一個賺錢的工具、手段和方法,告訴他怎么樣利用這個東西賺錢。
我們經常算賬,我們賣產品給客戶,客戶到底是買我們的最劃算還是買日本小松的最劃算,或是買“德國大象”(普茨邁斯特)的最劃算。最后要把賬算出來,從全壽命周期來計算,買我們的最合算,我們才真正對得起客戶,這才是我們要的服務。你看,從方案開始,到給他做培訓,提供配件,然后給他做預檢,然后做維修服務,到今天還要做金融上的支持,這也是服務,沒有這些配套服務都不行。
記者:成本控制也是三一成功的重要原因,你們是怎么做的?
唐修國:在成本控制方面,三一推行了精益生產方式。豐田是精益生產方式的鼻祖,后來經過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沃麥克的研究,出了一本書叫《精益思想》?,F(xiàn)在,來自日本的專家都說三一非常好地掌握了豐田生產方式。我想除了合資企業(yè)之外,不會還有哪個企業(yè)比我們來自日本的專家更多,并且絕大部分都是從事管理的專家。這個精益制造主要起什么作用呢?消除浪費,創(chuàng)造高品質,高品質就帶來了高價格,就有了高的效益,而消除了浪費,實際上也是創(chuàng)造了效益。
2025-02-10 09:14
2025-02-10 09:11
2025-02-05 11:16
2025-02-04 11:13
2025-02-03 11:11
2025-02-02 13:51
2025-02-02 11:07
2025-01-31 10:37
2025-01-30 10:29
2025-01-29 13:38